當天,阿里云PolarDB發布重大更新,提供傳統數據庫一鍵遷移上云能力,可以幫助企業將線下的MySQL、PostgreSQL和Oracle等數據庫輕松上云,最快數小時內遷移完成。據估算,云上成本不到傳統數據庫的1/6。目前,已有約40萬個數據庫遷移到阿里云上。

作為企業IT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數據庫系統的市場規模一直占據軟件行業前列,幾乎所有應用軟件背后都有數據庫支持,隨著云計算時代的到來,這一擁有約50年歷史的行業正在悄然改變。
傳統數據庫日漸式微
過去二十年,傳統數據庫幾乎壟斷市場,數據顯示到2017年數據庫總市場規模達368億美元,傳統數據庫一度擁有超過80%的市場份額。
但最近幾年,曾經風靡業界的此類數據庫市場份額逐年下降,根據第三方機構顯示,到2021年,該數據庫市場還會下降20%至30%。
傳統數據庫日漸式微,一方面是因為其價格高昂,動輒數十萬成本讓普通企業難以承受,原廠工程師售后成本還需另算;另一方面是因為移動互聯網、物聯網產生海量數據,要求數據庫有更高的擴展性,但傳統數據庫擴容極慢,規劃就需要半年時間。
更為重要的是,企業上云意愿劇增已達84%,隨著企業越來越習慣采用云上的IT架構,線下數據庫這一可以稱為“古老”的操作手段并不能提供匹配的功能。
據統計,國內有70%的新型企業都因數據挑戰而對業務產生了影響,例如,在業務高峰期間,流量可能是幾個數量級的增長,這種高并發場景很容易觸碰到傳統數據庫的天花板。
像汽車替換馬車一樣淘汰傳統數據庫

云廠商正在撕裂傳統數據庫固若金湯的防線。據Gartner 預測,到2023年,全球3/4的數據庫都會跑在云上。
云原生數據庫匯聚了諸多優勢:天然擁有云計算的彈性能力,兼具開源數據庫的易用、開放特點,以及傳統數據庫的管理和處理性能等優勢,是新業務上云的最佳選擇。
2014年, AWS發布了業內首個云原生數據庫Aurora;2017年9月,阿里云在國內率先發布了云原生數據庫PolarDB,并于2018年4月正式商用。如今這兩家云廠商已經成為數據庫市場最大的黑馬,在Gartner發布的2018年數據庫魔力象限中,AWS和阿里云雙雙入選。
與此同時,他們也具備替換傳統數據庫的成功經驗。早在2013年,淘寶核心系統的最后一臺甲骨文數據庫下線。亞馬遜則公開表示,到2020年將徹底拋棄甲骨文數據庫。毫無疑問,他們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再轉換為云上技術對外輸出。
企業新業務上云并非難事,但原有數據庫的遷移卻有可能成為第一塊絆腳石。舉例來說,企業搭建的傳統商業數據庫通常承載了ERP、CRM、OA等一系列系統,而數據模型也是基于老系統開發,如果沒有與之兼容的云數據庫,上云幾乎要重寫代碼。
據介紹,阿里云此次發布的PolarDB提供一鍵遷移功能,據驗證最快數小時就可以完成遷移,大大降低對企業改造數據庫的技術門檻。事實上現在已有約40萬個數據庫通過其他遷移工具遷移到阿里云上。
19世紀末,汽車的出現最終淘汰了馬車,從而促進了人類經濟生活各方面質的飛躍。如今,云計算廠商正在技術的領域扮演與汽車一致的新角色。